首页 > 正文 >
为人工智能注入“良芯”,看这场引领未来的智慧碰撞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08:11 点击数:[] 来源:

湖南日报12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随着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领域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相关审查机制来规范相关活动迫在眉睫……近日,第一届全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各大高校、社科院和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湖南建设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

“从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等跨学科方式探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问题,是大家应对新时代挑战、探索新发展路径的重要契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毛明芳表示。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潘安练则认为,本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大会将为建立科学和高效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省科技厅监督与科技诚信处处长刘高表示,省科技系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探索出了一条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敏捷治理、协同治理、产业融合治理的综合治理模式,为湖南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科技伦理治理提供了湖南经验。

为何要进行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讨会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伦主张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即“给人工智能一颗‘良芯’”,李伦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性、自为性特征,据此论述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可溯源至“人为性”+“机为性”,进而主张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治理主要围绕“人心”和“机芯”展开。

湖南大学教授谭海波则对当前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的治理策略。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文贤庆对人工智能的道德规范与归责问题展开探讨,文贤庆通过重新界定能动者和能动性表明,人工智能在功能实现的意义上可以成为能动者,人机互动成为可能,人工智能让人在重新思考人性,进而在人机互动中既规定人的责任,也加诸人工智能以规范。

据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辉介绍,湖南在国内率先成立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该中心按照“1+4+1”的总体思路建设,提出了总体目标,采取“政府主导+事业化+公益化”的建设模式,引导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并规范运行,力争用2至3年时间,在全省形成“1+N”多方协同合作的科技伦理审查工作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贡献湖南经验。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桃子湖双创产业基地A3栋一3号楼,版权所有:湖南师范大学&长沙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实验室@2024